黄玉顺论社会契约与社会正义荀子约定俗成思想诠释 摘 要:荀子的“约定俗成”思想蕴涵着一般“契约”观念,可运用于哲学的“社会契约”问题;而这又与“社会正义”问题密切相关,即隶属于儒家正义论的“仁→义→礼”理论结构。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契约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既涉及正当性原则,即社会契约必须基于仁爱精神;又涉及适宜性原则,即社会契约必须基于特定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 关键词:荀子;约定俗成;契约;社会正义;正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 2024-12-31 0
陈来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摘 要:自以来一直强调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并认为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对中华文化的一系列论述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更强调了中华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推进的关键作用。在新时代,特别提出,要在传承中扬弃、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平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超越民族、时空的普遍价值。这有利于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意义在于其充分激活了中华文明赓续创新的动力。... 2024-12-31 0
赖区平儒学的身体转向及其文明史意义重思晚明儒学中的泰州学派 摘要:以儒学身体观为线索,从文明史和儒学史的交互视野,可以看到儒学在晚明时代发生了一次“身体转向”,即从以心为本转到以身为本,这种转向不只是内容上的修补,更是结构上的变革。由此可见以王心斋为核心的泰州学派在儒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及其在现代性叙事中的文明史意义。从“心本”到“身本”的结构转换,与西方文化中从意识到身体的转换有类似之处,但二者也有差别。从以身为本的一体感应论逻辑中... 2024-12-31 0
董仲舒无法阻挡的光芒 春风浩荡,万物勃发。 “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2024年,又是一个龙年,我于甲辰初春,再次登上了巍峨的董子读书台…… 2008年就已建成的董子读书台,格调高古,气势恢宏。读书台有二十四点八米之高,南北有八十米之长,前面巍然耸立着寓意“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的“正谊明道”牌坊,处处彰显儒学正统,洋溢大汉雄风。 最为引人瞩目、令人深思的... 2024-12-31 0
第二届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孔子博物馆举办 第二届“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在孔子博物馆举行。新华网(侯新建 摄) 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孔子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届“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11月29日在孔子博物馆举行。 大赛以“文化至道 生活之美”为主题,面向全社会进行实物作品征集,旨在以创意持续丰富孔子文化内涵。 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3128件... 2024-12-31 0
梁涛仁学的化与化的仁学荀子仁义思想发微 摘要:在仁、礼关系上,孔子存在以仁释礼与以礼成仁的不同进路。荀子虽然形式上视仁为最高的德,并提出了由“爱人”到“自爱”的仁学理论,但不是将仁落实在心性上,而是体现在制度中,是以礼成仁,发展的是化的仁学。荀子的仁义偏重于义,主张“处仁以义”,通过义来成就仁。荀子以差等为正义,为儒家礼学奠定了基础,但他突出等级、差等,缺乏平等精神,是其思想的不足。今日儒学应发展出寓差等于平等的正义观,而要做到这一点... 2024-12-31 0
杨赛先秦礼乐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先秦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黄帝制作《云门》《大卷》《咸池》,为中华礼乐文明奠基。喾制作《五英》,将礼乐与行政联系起来,依时节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祭祀。周公集历代先王礼乐之大成,制作大型宗庙乐《大武》,表现周初的武功与文治。周的诗乐文化十分发达,以诗乐化性化俗,取得了显著成效。先秦时期制作和保存了大量乐舞,到西周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礼乐体系。秦、汉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没有放弃复兴礼乐的努力... 2024-12-31 0
李记芬荀子对孟子推恩说的演进 摘要:孟子重视仁政,倡导君王“推恩”以践行仁;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推恩”的关键是“理”,“推恩而不理,不成仁”。以理为指导,仁恩的推广才能得以展开。仁的推广欲尽其全,需要以义理为指导,“处仁以义,然后义也”。仁的施行还要尽善,关键在于礼,“礼,节也,故成”“先仁而后礼”。相较于孟子,荀子仁学强调仁的实践品格,既重视行仁的深入拓展,也凸显成仁的整体完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2024-12-31 0
李发古典文明的现代意义 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这里仅就贺信所指出的“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谈谈我的一点浅见。 古典文明灿若星河 古典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先秦、印度、西亚等地的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几个重要文明体系。它们各自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礼贤(Richard... 2024-12-31 0
新西兰前通过孟子思想可透视古今与未来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通过孟子思想可透视古今与未来 作者 珍妮·希普利 新西兰前,孟子公益基金会顾问主席团联席主席 我并不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专家,但我对孟子思想的历史、发展和运用十分感兴趣。我认为,通过孟子思想,可以透视当今社会的诸多机遇与挑战。正如新西兰的毛利俗语所言,“我双眼注视着过去,着走向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孟子思想以古鉴今,开创未来。... 2024-12-31 0